武丽志:深入推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的三个关键问题

  深入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推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站在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建设的高度,将求学圆梦行动这一好事继续办好,须着力抓好人才培养、成果认证、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

  今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推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意见》。这是继2016年《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之后,进一步深入推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扩大行动受益面,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入推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需要发扬历史经验,也要冷静审视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将这一好事进一步办好办实。概括而言,至少要重点抓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问题。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深入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的关键。高校须满足的已不是产业工人“有学上”“拿文凭”的需求,而是如何让产业工人“上好学”“增才干”。专业建设上,要从过去的大众化专业(甚至热门专业)供给,转为面向特定产业、特定岗位的对口专业供给转换,这就要求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发力,而不是追逐热门大众专业。课程建设上,高校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迭代,更新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内容体系,确保继续教育与产业实践、人才需求紧密对接,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模式上,要真正从产业工人的实际出发,因地因企而异,通过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数智赋能,切实缓解产业工人的工学矛盾。

  二是成果认证问题。前期开展的求学圆梦行动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主,更多是帮产业工人圆“大学梦”。而《意见》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并部署,并强调要“推动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建设以资历框架为基础、学分银行为平台、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全民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率先打通产业工人的学习场景、工作场景,通过科学、高效的评价认证服务,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为其提供终身学习的多样化供给和多元化路径,是进一步深入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是经费保障问题。经费保障直接关系产业工人的切身利益,影响求学圆梦行动的高质量实施。加强经费保障有三个要点:一是要在时间上提前部署,明确资助的经费和来源,确保经费按时到位,保障人才培养落地落实;二是要在渠道上积极拓宽,除了各级工会加大专项补助资金外,要加强对企业投入的积极引导,用足用好职工教育经费及职业技能补贴,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三是要在办学上加大投入,夯实人才培养各环节,针对产业工人提供高质量、精细化服务。

  面向产业工人这一重点人群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是加强社会各方联动,实现“政校行企”共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丰富终身教育资源供给,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验区”,是全面构建泛在可及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先手棋”,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

文丨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5年6月刊(总第1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