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跃:优化专业设置 提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科学规划和优化专业设置,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统一称为“非脱产”,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功能、办学定位、办学样态正在发生转变,逐步回归人才培养的本位,注重办学的内涵发展。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起始,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历继续教育,必须迈好第一步,优化专业的设置与布局,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才能逐步赢得社会认可和办学声誉。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规范专业设置管理,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需要、学习者需求;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优势、在校生规模、人才市场的需求等,充分论证拟设专业,持续优化专业结构。
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5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备案拟招生专业860个,其中本科专业438个、专科专业422个;专业点23303个,其中本科专业点12976个、专科专业点10327个。总体来看,部分高校在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上还存在偏差,尚未按照自身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举办继续教育专业,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一些专业设点过于集中,部分学习者倾向于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期待毕业后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另外部分学习者倾向于选择容易学习和毕业的专业,导致部分专业设置较多。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校内审核、行政管理部门评议流于形式,专业设置不够科学、严谨、规范。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聚焦服务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设置专业,科学规划和优化专业设置,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一,加强专业设置统筹。构建国家主导、市场引导、高校自主相结合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区域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发展、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才供给等指导高校做好专业设置工作,让专业设置评议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其二,充分突出优势特色。举办高校须在学科专业基础好、整体实力强的全日制专业基础上设置继续教育专业,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其三,强化人才供需对接。加强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调研,将专业设置和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起来,推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其四,持续完善治理机制。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和优化关系到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应构建多元主体之间高效协同的治理机制,专业设置应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规律、适应面向未来新领域新业态的需求;优先考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优先服务支持新产业新技术;防止专业设置盲目追热门,应增强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
文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巴渝学者讲座教授邬跃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5年8月刊(总第117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和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传播行业资讯、学术观点或社会公益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