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丽志:继教发展呼唤高质量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常以自学为主,因此教材愈加成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甚至承担着一定的教师“教”的职能。而数字化为继续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业已成为新时代高质量继续教育教材的重要基因。

为何要加强继续教育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铸魂工程,关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继续教育作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在诸多教育类型中,受众最为量大面广,因此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教材建设事关重大,任重道远。

  教育部高度重视继续教育教材建设,2021年专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过明确总体要求、压实管理责任、强化教材规划、提升编写质量、严格教材编审、规范教材选用、强化支持保障等措施,吹响了继续教育教材高质量建设的号角。

何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教材

  与高等教育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教育教材相比,继续教育教材的特色应该在哪里?这一问题的答案离不开继续教育本身。概括而言,继续教育有四个特征:一是学生以在职成人为主;二是师生分离使学生多数时间只能自学;三是群体广泛造成学习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四是数字化成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笔者认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教材除了把好政治关、科学观、育人观之外,还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语言活泼、采用对话风格,以便于学生自学,促使读者与教材对话;二是既有内容,也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反思、知识应用和能力迁移;三是版面活泼、模块设计,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快速翻阅和个性化选学;四是内容实用,更新及时,以适应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生产生活不脱节、不落伍;五是融合资源、链接服务,通过二维码等技术,将印刷教材与数字资源(图文、音视频、动画等)、服务(讨论、调查、测试、链接、智能体等)融合,扩展教材新样态;六是创设情境、学以致用,从而强化教材的应用场景,提升教材的实践针对性、有效性。

如何开发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教材

  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深谙继续教育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洞悉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熟悉与教材相应的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学术功底、实践经验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各类人才参与编写。在继续教育教材开发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相结合。一是图文内容与数字资源相结合,也就是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新形态教材,使教材可阅读、可拓展、可交互。二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指导相结合,促进读者与教材交互,支持自学自测、随学随练,支撑跨平台、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三是院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相结合,鼓励更多行业企业一线人才参与继续教育教材建设,共同拟定教材大纲、设定问题情境、组织教材内容、开发配套数字资源,让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案例融入教材。四是静态出版与动态更新相结合,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将印刷教材从传统“标准件”升级为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提升教材迭代速度,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文丨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武丽志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5年5月刊(总第1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