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赋能:解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密码——浙江新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国科技周”教师研学活动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来临之际,浙江新昌教师进修学校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组织全县中小学实践课程骨干教师通过走进高校实验室、产业园区与数字云展厅,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
校史为基点燃科创火种
在新昌中学,全国模范教师黄林以“发明创造的实践探究”为题,结合“多功能婴儿车”、“数字建模”等创新案例,让教师们感受到“教育不是填满容器,而是点燃火种”的科技赋能理念;教师们还在校史陈列馆、发明创造陈列室、电子教室与木工坊的实地探访中,触摸“厚植传统、敢为人先”的教育基因,体验“做中学、创中悟”的实践精髓。
航空科技解码产业未来
在浙江工业大学新昌研究院,飞冠科技总经理赵汉军聚焦机器人、无人机与3D打印技术,令教师直呼“震撼”;航空创新实验室内,固定翼无人机呼啸升空,多旋翼设备精准悬停,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案例更是展现“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模拟飞行操控让我感受到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镜岭镇中心小学蔡楠老师兴奋表示。
计量技术丈量创新精度
中国计量大学新昌研究院的恒温实验室中,院长王疆英指出,新昌正以高校科研优势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协同发展,他指导教师们“微米级测量误差影响”模拟实验,让大家体悟“毫厘定乾坤”的严谨。“重复定位精度0.5微米!这不仅是技术,更是工匠精神的缩影。”西郊中学沈杭天老师感慨,精密仪器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
非遗体验点亮创意之旅
天工坊“指尖捏塑”体验无疑是本次活动浓墨之笔。天工坊总经理俞秋红带领教师们漫步天工坊古建筑群,感受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间流淌的非遗匠人智慧。随后,教师们在非遗传人的指导下,揉泥塑形、压纹刻花,憨态可掬的生肖动物、精巧的江南庭院渐次诞生。儒岙中学王璐远老师表示,将在自己的课堂中继续挖掘非遗与教育的结合点,让更多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唤醒创新基因。
数字沙盘勾勒智造蓝图
天姥归谷的“新昌产业发展云展厅”成为研学高潮。虚拟现实与全息投影技术交织,呈现新昌制造从传统工艺到智能工厂的百年蝶变。互动沙盘实时映射企业技术合作网络,“未来工厂”模拟场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驱动全自动生产线,引发教师对智能制造的热议。澄潭中学梅宇健表示:“这里不仅是产业窗口,更是科技教育的灵感源泉。”
跨界对话激活新质教育
这场跨界研学,不仅让教师们看见新昌产业的硬核实力,更以数字技术为桥梁,将车间、实验室与课堂无缝串联,教育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从构想照进现实。研讨会上,教师们聚焦“低空经济融入STEAM课程”“无人机编程与科创竞赛结合”等议题,碰撞出校本课程开发新思路。县教师进修学校吕美萍校长表示,未来将推动创新实验室、科普基地等县域科创教育资源下沉中小学,让县域课堂对接产业前沿。
此次活动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为内核,通过“高校-企业-课堂”的立体化研学,探索科创资源向县域教育转化的新路径,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新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