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为锚·向实践深处行——2025上半年杭州市拱墅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第二期)圆满落幕
2025年4月16-19日,由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主办、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学院承办的“2025上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实践能力提升90学分培训”第二期在杭州市求知小学求知校区,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和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举行,共59位中小学美术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16日全体学员齐聚杭州市求知小学求知校区报告厅,共同聆听来自专家的精神盛宴。
上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管慧勇老师带来了《美术教科书的修订与教师的能力素养》讲座。管老师从“大观念”的贯穿、跨学科学习、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作品选择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为学员们介绍了美术教材编写中的新思路,也让学员们对教材的总体构架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
16日下午的培训内容是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衢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昭斌老师带来的《源于认知》讲座。周老师从阿根廷万年前的手洞壁画入手,从古至今由外及内地向学员们分享了美术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人类不断发展的认知对美术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学员们对于美术教学的理解。
衢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昭斌
17日,学员们前往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考察学习。
上午的课堂上绿城育华学校的张元素老师就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又充满文化底蕴兼具时尚风味的课程——《打开历史的衣橱“清雅宋服”》。张老师带着学生们从宋朝的古画开始进行探究,探知到宋服之色调“清新雅致”、形制“简约典雅”的特点,。在教师引领的探寻和亲手实践结合的课堂之中,使孩子们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让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踊跃的表达。
随后的一节课程之中,绿城育华学校的易文静老师与一年级的孩子们则为参训老师们带来课本中的专题课程——《生日树》。上课的地点别出心裁地选在了校园露天的美术馆外,让孩子们带着思考装点身边之中常见的树枝树干可用的方式,从自己着装和建筑中可见的装饰样貌来探寻给树木“穿上新衣”做好装点的方式。
下午场的活动首先是由绿城育华学校的戴园老师与傅佳老师分别对“绿城师生工作室”和“绿城儿童美术馆”两个平台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分享,展示了绿城育华小学在学校美育建设之中学校的空间功能重构、教学培养体系和学校美育的生态体系等方面的经验成果。
随后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姜冰洁老师分享了《新时代美术教师角色重塑与专业发展路径》讲座。姜老师指出在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AI技术大规模使用的背景下面美术教育应当随着飞速变化的时代提升教学素养,顺应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在信息时代中践行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结合学科教育中的大观念,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框架,构建学科整体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术知识、增进技能学习、深化学科文化内涵。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姜冰洁
19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了湘师实验小学进行校园参观及专题讲座学习分享。学员们首先在学校李国芳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从校园广场的“小德轩”艺术空间,到见证百年校史的苍翠大樟树;从承载历史的赵碑亭,到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行知美术馆,再到弦歌楼与行知楼的教学长廊,每一处都展现了湘师实验小学“桃李芬芳,我在其中”的办学理念。
参观结束后是湘师实验小学杨菁滢老师带来《美术老师遇见AI》的专题分享。她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美术课堂,从数字绘画到虚拟展厅设计,为传统美育插上科技翅膀。
瞿咪娜老师以《双新视域下初中美术新教材的实践与分析》为题,深入解读新课标对教材设计的导向,并结合学生作品,分享如何在课堂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融合教学。
包怒涛老师的《刻印·传承》专题聚焦高中校本课程实践。她通过篆刻艺术与学生创作的互动案例,诠释了如何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
郭丽老师以《创意手作lab课程建设》为主题,展示了学校特色课程成果。从环保材料到非遗工艺,学生们的手作作品令在场老师赞叹不已,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19日下午拱墅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吕纯滨老师和所有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一起,共同前往湘湖风景区写生。学员们在景区自由参观,领略湘湖景区独特的风光和人文气息,将景区美景定格在画布之上。吕老师进行了现场写生讲解指导,在吕老师的鼓励和号召下,老师们也渐入佳境,纷纷交出了满意的画卷。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潘乐平
杭州市申花小学缪来建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蓝林富
杭州市青蓝小学康意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洪丹
本次培训活动不仅有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方向指引,也有一线教师贴地气的教学经验分享,让学员们充分领略了不同教育智慧的碰撞。相信经过本次的学习,学员们也一定能不断深化理解所学内容,进一步探索美术教育的新方向,谱写“以美育人”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