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荣、刘莉红:构建气象培训课件分类新体系——政策与业务双驱赋能教育创新
气象事业作为国家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稳步推进,气象业务正加速向“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2022-2025年)》《全国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相继发布,使得气象培训需求呈现出政策导向精准化、业务链条协同化、对象需求差异化的显著特征。
从政策层面来看,干部教育培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国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要以增强气象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政治能力、履职能力以及专业化素养为核心目标,并针对不同层级、类别的干部制定了详细的学时要求和能力提升规划。在业务领域,《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2022-2025年)》全力推动构建“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信息网络”四大业务体系,促使业务布局朝着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对国省市县四级业务在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方面提出了新的分工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气象培训课件资源分类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分类体系不够健全,属性维度存在明显缺失,难以全面覆盖气象业务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更新速度严重滞后,无法及时反映气象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部分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气象业务快速发展和干部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适配性不足,导学功能较弱,不能依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提供精准的培训内容。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阻碍了气象培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与教育领域追求的精准化、高效化教育目标相悖。
构建“政策维度-业务链条-能力层级-对象特征”四维分层的气象培训课件资源分类体系,不仅在气象培训领域意义重大,对于教育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理论层面分析,本研究创新性地将政策导向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提出“政策-业务双驱动”的分类逻辑,为气象培训资源分类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和拓展了相关理论内涵。同时,这种创新的分类逻辑也为教育领域其他专业培训资源分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分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方面,该分类体系紧密贴合政策要求和业务实际,能够实现培训课件资源与培训需求的精准对接。这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培训课件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还能为学员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高质量的培训内容,切实提升培训效果,助力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此外,这一分类体系的成功实践,也可为教育领域其他专业培训在课程资源分类与管理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范例,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
一、气象培训政策导向与业务需求分析
1.1政策文件对气象培训的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为气象培训确立了根本方向,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核心,以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以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领为重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为气象培训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重要指导。《全国气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则进一步明确了气象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要指标,着重强调加强气象干部的政治训练和履职能力培训,提升气象业务知识培训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些政策文件清晰地表明,气象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气象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的培养,致力于提升气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坚定政治立场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这与教育领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
1.2气象业务发展对气象培训的新需求
随着气象业务向“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深度转型,对气象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监测精密方面,气象干部需要熟练掌握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设备,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能力,能够科学优化观测站网布局,丰富观测要素,确保观测数据的高质量和高稳定性,同时提高数据传输时效,全面提升气象观测能力。在预报精准方面,要求气象干部熟练运用数值预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以及分流域、分类型、分灾种的精准预报能力,熟练掌握天气气候一体化的预报方法,强化预报与检验评估的相互反馈,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服务精细层面,气象干部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深度挖掘预报产品的应用价值,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积极发展基于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智慧服务,不断拓展气象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还要求气象干部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这也体现了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1.3政策与业务需求对培训课件资源的要求
基于政策导向和业务需求,气象培训课件资源在多个方面面临着新的要求。内容上,课件资源应紧密围绕政策要求和业务实际,广泛涵盖政治理论、气象业务知识、新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学员能够获取全面、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分类方面,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分类方式,便于管理和检索。能够依据不同的政策导向、业务链条、能力层级和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分类,提高课件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方便学员快速找到所需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果。更新方面,必须及时跟进气象业务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确保课件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将新的技术、方法和政策内容融入课件,使学员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保持同步。适配性上,要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课件资源,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教育教学中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体现。
二、四维分层分类体系的构建思路
图1气象培训课件资源四维分层分类体系
2.1政策导向维度(支撑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
政策维度依据国家和气象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气象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为分类重要依据。将干部教育培训类培训课件资源分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专业化素养等类别,满足政策导向精准化的培训需求。
党的理论教育类课件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基本理论、建设、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精神解读等,提升气象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性教育类课件包括理想信念、党的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党风廉政教育等,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党性修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气象干部队伍。履职能力类课件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党中央决策部署、会议精神、法律法规等,提高气象干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专业化素养类课件包含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现代化建设、政策法规、业务管理等,帮助气象干部更新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增强适应气象科技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能力。
2.2业务链条维度(覆盖气象业务全流程)
新时代气象业务体系由精密气象监测、精准气象预报、精细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网络“四大业务”构成,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提供动力,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支撑保障。按照新型气象业务体系架构,将业务培训课件资源分为这四大业务链条,并根据国省市县四级业务内容差异逐层分类,实现业务需求与培训课件资源的动态映射。
精密气象监测业务细分观测技术装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子类别,涵盖观测业务全流程。精准气象预报业务包括数值预报、天气监测预警预报等子类别,覆盖气象预报各环节。精细气象服务业务涵盖决策、公众、农业、专业等气象服务子类别,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包括信息网络运行保障和气象数据业务等子类别,为气象业务信息化提供支持。这种分类使课件资源与业务实际紧密结合,方便气象干部职工根据自身业务能力提升需求选择学习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3能力层级维度(匹配人员成长路径)
根据气象干部职工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将培训课件资源分为基础能力、专业应用和管理决策三个能力层级。
基础能力层级课件针对新入职职工或业务基础知识薄弱者,提供气象基础知识、业务流程、职业素养等培训课件,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专业应用层级课件面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气象干部职工,包含气象业务专业技术知识、业务应用和实践案例等内容,提升他们的核心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决策层级课件针对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提供气象战略规划、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课件,培养战略思维,提升综合研判、创新发展、团队管理和公共治理能力,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符合教育中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分层理念。
2.4对象特征维度(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依据学习对象的岗位职能、职业发展目标和用户群体等特征,将培训课件资源分为气象管理干部、气象专业技术干部、政府部门人员、高等院校人员、行业用户、国际用户、社会公众等类别。
针对气象管理干部,课件侧重于党员教育、领导能力等培训,提升其政治和管理决策能力。气象专业技术干部的课件根据专业领域和岗位需求,聚焦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政府部门人员的课件设置气象政策法规、应急管理等内容,提升其应对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高等院校人员的课件兼顾理论深度和技术应用,满足从基础学习到科研实践的需求。行业用户的课件提供与行业相关的气象业务知识和应用,提高其气象服务能力。国际用户的课件设置气象国际交流合作等内容,助力提升中国气象国际影响力。社会公众的课件包含气象基础理论知识和科普教育内容,提升其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通过这种分类,实现精准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深入剖析现有气象培训课件资源分类体系的问题,综合考虑政策导向、业务需求、能力层级和对象特征等因素,成功构建了多维分层气象培训课件资源分类体系。该体系科学合理,有效解决了当前分类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培训课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提升了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使气象培训内容更好地对接气象培训的“三化”需求。同时,该分类体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气象业务发展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实现培训课件资源的精准匹配和动态管理,为气象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为教育领域专业培训资源分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未来,将深度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课件属性的自动标注,探索气象培训课件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智能推荐,进一步提升气象培训的个性化和数智化水平,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持续关注政策调整和气象业务新变化,及时更新优化分类标准,确保分类体系的时效性和适应性,使培训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步。加强与行业单位合作,全面评估基于四维分层分类体系的培训效果,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分类体系,共同推动气象培训事业和教育领域专业培训的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