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河畔的终身学习之光——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书写全民教育新篇纪实
在秀山县梅江河畔的平凯街道,社区教育正改变着社区居民的生活轨迹。62岁的王军熟练地用手机打开“滴滴出行”APP,为老伴预约了周末的医院专车;社区广场上,杨鹏妈妈正与邻居分享“亲子沟通黄金法则”;城区小学里,李梓馨小朋友的钩织小花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手作礼物”……这些生动场景,正是重庆开放大学秀山学院加挂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牌子三年来,践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理念的缩影。
三级体系构建全民学习网络
2022年,随着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正式挂牌,学院迅速构建起“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为主体,村(居)社区教育点为触角,将教育资源延伸至县域每个角落。三年来,学院累计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培育出“红色坝芒”“中山橙岛”“文化丰联”等7个社区教育示范点,打造“龙凤花烛”“金珠苗绣”“紫砂石壶”“美育书法”4个实践基地,形成“以点串线、以线织面”的全域教育生态。
在2024年10月举办的“秀山自治县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学院展示的300余场次活动成果令人瞩目。从面向青少年的“成长讲堂”,到关爱女性健康的“知识讲座”,再到服务高龄老人的“爱心义剪”,各类课程精准对接不同年龄层需求。特别是2025年推出的礼仪、摄影、插花等美学课程,吸引超千名居民参与,织就了居民成长的“锦绣图”。
银龄课堂绽放夕阳风采
走进社区教育功能室,一阵阵欢快的鼓点声传来。手鼓中级班的郎艳阿姨正随着老师的节奏击打非洲鼓,这位需要照看孙辈的退休教师每周都准时到课:“手鼓课让我的退休生活有了色彩!”这样的场景在学院银龄课堂屡见不鲜。
学院针对中老年群体推出的“银龄风采”“银龄健康”“银龄护航”三大课程体系,已吸引600余名中老年居民参与。2025年7月,在“银龄绽放渝见风采”重庆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中,学院选送的时尚展示、摄影、书画作品斩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5个,彰显了银龄群体的学习成果。
更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在数字化赋能方面的创新。通过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新模式,学院积极推广线上学习平台,智能手机应用、短视频制作等课程,让老年朋友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72岁的张建国老人通过线上课程学会了视频剪辑,现在常在社区活动中担任“官方摄影师”。
职业培训赋能居民更好就业
在紫砂石雕刻非遗培训结业仪式上,优秀学员张琴激动地展示着自己雕刻的石壶作品:“这门手艺让我实现了再就业,现在能和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了!”作为非遗培训的受益者,张琴的故事只是学院职业培训成果的冰山一角。
学院立足秀山地方经济特色,开展苗绣、紫砂石雕刻、社会工作等各类培训,2025年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一批“非遗代言人”、秀山特产“带货达人”和农产品“种植大户”。在电商培训中,学员们掌握直播带货技巧,将秀山特产销往全国;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则培育出多名“种植能手”,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打造终身学习品牌
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重点打造“绣韵学堂”这一重庆市“全民终身学习品牌”。学院计划通过三步走战略: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师资力量;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最后深化“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库。
学院将持续聚焦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探索灵活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形式。通过优质服务与积极引导,营造全民参与的终身学习氛围,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如今,在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的带动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渐入人心,这种终身学习的热潮,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在梅江河畔播撒下知识的种子,孕育出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社区。
(重庆开放大学秀山学院 张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和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传播行业资讯、学术观点或社会公益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